校园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数学与统计学院展开2025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全院师生的粮食安全意识、节约意识和国家安全观念,数学与统计学院团总支于2025年10月组织开展了以“节约粮食,人人有责”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在“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数学与统计学院团总支组织全院各年级团支部开展了第六期主题团课活动。本次团课以“粮安认知+节粮实践+青春担当”为主线,通过“系统讲解+沉浸视听”双载体,将粮食安全的“大主题”转化为青年易懂的“活内容”。

团支书结合世界粮食日的设立背景,深入讲解“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经济独立、社会稳定的基础”,通过全球粮食供应链波动案例,阐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战略意义。课上运用“我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3万亿斤”“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等权威数据,展现我国粮安的“硬底气”,同时剖析“极端天气、耕地退化、劳动力老龄化”等现实挑战,帮助青年理性认知粮安的“紧平衡”状态。

围绕“节约粮食的消费观念”,团支书从“光盘行动”“合理点餐”“剩菜再利用”等具体场景出发,结合校园食堂、外卖点餐的浪费现象,拆解“每餐少打一两饭”“聚餐推行分餐制”等可操作的减损方法,引导青年把节粮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习惯。团课中播放了《粮食的“中国底气”》纪录片及节约粮食公益宣传片。纪录片直观呈现从育种、种植到收割的粮食生产全流程,让青年感受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农业科技的进步。公益宣传片通过“食堂剩餐浪费”“外卖过度包装”等场景对比,强化青年“珍惜每一粒粮”的行动自觉。

观看结束后,团员青年们深受触动。纪录片中东北黑土地上农户顶烈日抢收小麦、智能农机精准作业的画面,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一粒粮从田间到餐桌”要历经数十道工序;而公益短片中“食堂整盘剩菜被倾倒”与“贫困地区儿童餐食缺口”的对比,更让不少同学深受震撼。有团员感慨:“以后打饭会‘量力而行’,外卖会选‘小份菜’,不仅要自己光盘,还要提醒身边人一起珍惜粮食。”这份从“视觉冲击”到“行动觉醒”的转变,成为团课中最生动的青春共鸣。

在理论学习基础上,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餐餐光盘,‘青’你践行”打卡行动,动员同学们每日拍摄“光盘”实景照片并上传打卡,将节约理念转化为日常习惯。同时,学院学生踊跃参加“五谷识韵,粮画传情”手工创作活动,用杂粮材料包创作粮食安全主题手工作品,通过艺术形式深化对粮食安全的理解。

在“食安知多少”趣味竞答活动中,我院学生积极前往大众食堂前竞答专区参与答题,通过抽取粮食安全政策、节约粮食知识等盲盒题卡,巩固了所学知识。

此外,同学们还参与了“绘食安,护粮心”主题绘画比赛,以水彩、素描、漫画等多种形式创作绘画作品,用艺术表达对粮食安全的理解。

本次系列活动让青年对粮食安全的认知实现三重转变:从“模糊概念”到“清晰认知”,青年们不仅理解了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更能说出“耕地保护”“节粮减损”等具体关键词;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参与”,同学们不仅积极参与光盘打卡、手工创作、趣味竞答等活动。各支部还自发发起“班级光盘打卡7天”“节粮金点子征集”等延伸活动;从“旁观者”到“践行者”,青年们纷纷表示将以“日常节粮的践行者”“农业创新的关注者”“粮安知识的宣传员”三重身份,让青春力量赋能粮食安全。

未来,学院将持续开展粮食节约宣传,倡导科学储粮、合理消费的生活方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在志愿服务中锤炼本领,在基层一线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守护“中国饭碗”的使命中绽放光彩。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于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用智慧和汗水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数学与统计学院学子的青春力量。


版权所有:共青团青海师范大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