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实践 - 正文

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 师行美育艺乡行团队+非遗扎染体验

知识讲授,启蒙美育感知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化身“小老师”,为纳隆村小学生开设扎染知识课堂。我们以清晰易懂的语言讲述扎染历史,涵盖其起源、发展脉络及不同地区风格,让孩子了解扎染文化底蕴,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审美感知力。同时,详细介绍多种扎染扎法并现场演示,引导孩子观察不同扎法产生的线条与形态变化,提升形式美认知,为后续实践与美育培养奠定基础。

初试身手,激发审美创造

实践环节,孩子们满怀期待地拿起布料和工具进行首次扎染创作。他们发挥想象,以各自方式捆扎布料,将对美的理解与想象赋予其中,锻炼审美创造能力。虽手法稚嫩,但热情高涨。“小老师”穿梭指导,纠正不规范动作,鼓励创新,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作品美感。随后,孩子们进行第一轮染料浸染,在色彩搭配与融合中感受美的呈现。

深化教学,提升审美素养

为让孩子更深入掌握扎染技巧、创作更精美作品,“小老师”再次教学,细致讲解不同扎法对图案的影响,引导孩子思考改变捆扎方式以实现理想艺术效果,培养审美判断能力。孩子们专注学习、积极提问。在指导下开启第二轮创作,此次手法更熟练、设计更大胆。经再次浸染晾晒,一件件色彩绚丽、图案各异的扎染作品呈现,展现出孩子们在美育培养中的成长。

实践赋能,共促乡村发展

此次非遗扎染实践活动对纳隆村影响积极。文化层面,推动非遗文化在乡村传播,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传承培养新生力量,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对小学生而言,锻炼了动手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提升了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和审美判断等美育素养,增强了成就感与自信心。活动中,大学生与小学生携手合作,增进感情、培养团队精神,营造积极文化氛围。未来,此类活动将持续以主题为导向,助力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让美育在乡村绽放光彩。

版权所有:共青团青海师范大学委员会